外来物种入侵有多方面因素,但让很多热爱动物的善良人没想到的是,民间私自放生、随意抛弃观赏性水生动物,已经成为许多“外来客”进入黄河的主要渠道之一,给生态环境本就十分脆弱、土著鱼类极度濒危的黄河水生生态系统,带来了巨大的生态风险。
原标题:不合理放生比杀生更可怕
别让善行助长生物入侵
刘夙 (中科院植物所博士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)
外来物种入侵有多方面因素,但让很多热爱动物的善良人没想到的是,民间私自放生、随意抛弃观赏性水生动物,已经成为许多“外来客”进入黄河的主要渠道之一,给生态环境本就十分脆弱、土著鱼类极度濒危的黄河水生生态系统,带来了巨大的生态风险。
黄河下游河段和河口地区,生态系统复杂而多样,水生生物丰富且独具特色。然而,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室201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,外来的杂交鲤、镜鲤、锦鲫、杂交鲟、革胡子鲶已定居黄河下游河道,外来的巴西龟、克氏原螯虾(小龙虾)、牛蛙等在山东鄄城至东阿河段的渔获物中,也占了较大比例,外来鳄龟等更是频繁出现在山东高青至垦利段水域,而放生就是“幕后推手”之一。
盲目“放生”的巨大悖论
放生
顾名思义,放生就是把被捕捉或人工饲养的动物放归自然,让它们过野生生活。
史籍
据史籍记载,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放生之事,但是直到佛教传入中国,特别是“六道轮回”的说法被人们普遍接受之后,放生才成为中国民间的一种普遍风气,并延续至今。
然而,在专业人士眼中,放生却造就了一个巨大的悖论:一方面,放生者希望通过放生的方式,实现不杀生的目的;另一方面,违反生态学规律的放生,恰恰很难实现这个目的。
关于盲目放生的危害,大家容易想到的是,很多放生的动物长期被人工饲养,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野外生存能力,这时候“放生”往往就意味着“杀生”,好心却办了坏事。比如,笼鸟在放生后因为缺乏飞行能力和觅食能力,常常很快死亡。而放生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,因为不适应水温、水质的变化,死亡率也非常高。
考虑到放生家养动物有如此明显的问题,一些商贩就从野外捕捉野生动物,在市场上出售,诱使放生者购买放生,形成“捕—售—放”的灰色产业链。这种“放生产业链”对野生动物的危害很大,对一些原本已经因为人类活动而濒危的野生动物来说,是雪上加霜。另一些本来没有贸易价值的野生动物,也因为有了“放生”的价值而遭殃。这些被折腾后放生的野生动物,存活率同样很低,特别是在放生地的生境和原产地差别巨大的时候,就更是如此。
这样看来,似乎放生的问题主要是“死”的问题——起不到让放生的动物在野外继续存活的效果。然而,如果放生的动物都能活下来,又会造成新的问题,甚至比“死”的问题更严重。
因为,一些被放生的动物,携带有病原体,比如鸟类可能携带有禽流感病毒,放生后,如果它们存活下来,这些病原体可能和当地野生动物携带的病原体相互杂交,产生毒性较大的新类型。这不仅会在野生动物种群中传播,甚至可能转变为新型人类传染病。更重要的是,盲目放生的动物,有可能在放生地造成生物入侵,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。
福寿螺和红耳龟的故事
生物入侵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学概念,虽然有不同定义,但一般都包含以下几个要素。第一,入侵种是本地不产的;第二,入侵种是人类有意或无意引入的;第三,入侵种会在野外存活下来,建立种群,代代繁衍;第四,外来种入侵成功之后,会威胁入侵地的生态系统、栖息地或本土种,对人类利益造成损害。
中国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,每年中国都因外来入侵种产生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。在这些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种中,福寿螺和红耳龟正是两种典型的因放生而入侵的物种。
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,1980年被引入台湾,1981年由一位巴西籍华人引入广东,1984年起被广泛养殖。养殖福寿螺本来是为了食用,但因为它口感不好,又因为养殖过度,利润不高,一些养殖户后来就放弃了养殖。但是,他们没有把这些弃养的福寿螺全部杀死,而是把它们放生,直接排入天然水体,这样就造成福寿螺广泛入侵南方多处淡水环境,不仅与当地水生动物争夺资源,还成为稻田、荷塘的大害。凡福寿螺较多的稻田,水稻必然大幅减产。另外,福寿螺会咬食水生植物,影响荷花生长。
红耳龟因放生而入侵的经历就更为典型了。虽然它又被叫做“巴西龟”,但原产地在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等地。红耳龟于1987年首次引入中国,20世纪90年代更是大量引入,开始主要作为宠物,现在是常见的放生种类。
红耳龟活动能力强,食性杂,繁殖速度快,进入天然水体之后,它会侵占大量生存资源,排挤本地龟类,久而久之造成生态系统退化,因此它与福寿螺均被列入世界最危险的100种入侵种名单中。
除此之外,还能举出很多放生加剧生物入侵危害的例子:牛蛙原产美国东部,20世纪50年代引入中国养殖。尽管养殖过程中的逃逸是造成牛蛙入侵中国许多地方的主要原因,但是现在大量的放生行为,更是不折不扣地加重了牛蛙的危害。
克氏原鳌虾(小龙虾)原产美国东南部,1929年由日本人引入中国养殖。与牛蛙类似,即使养殖不当是造成其入侵的主要原因,放生行为也会加剧其危害。特别是近年来克氏原鳌虾加紧向云南入侵,因其打洞的习性,对当地的梯田农业和少数民族农耕文化构成了极大威胁。在鱼类入侵种中,埃及塘鲺和清道夫鱼的入侵,也和放生有很大关系。
值得注意的是,生物入侵是不分国界的。比如原产中国东部的淡水鱼,就可能入侵到云南、新疆等西部省区,造成当地本土鱼类资源的萎缩,甚至灭绝(本刊2012年11月刊的《也应警惕国内的入侵生物》一文对此已有介绍)。因此,在西部这些省区,不仅不应放生非国产鱼类,连国产的草鱼、鲤鱼、鲢鱼之类也应在禁止之列。
如果把生物入侵的概念扩大一些,那么盲目放生还可能造成以下两种危害。
入侵的物种虽然在本地也有野生,但是大量放生导致其数量过多,结果同样造成生态系统失衡。比如大量放生黑鱼(乌鳢)、鲇鱼等肉食性鱼类,会危害到其他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。
来自其他地方的入侵个体携带的基因,会污染本地种群的基因,造成本地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损害。比如在鲤鱼种质资源比较优秀的地方,放生鲤鱼就可能造成杂交,造成本地鲤鱼品质的退化。总之,如果放生的动物造成了生物入侵,就后果而言,“活”可能比“死”更可怕!
各种生灵和谐共处是最大的放生
考虑到放生早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民间信仰,与其批评盲目放生者无知,不如想办法引导他们走上科学放生之路。首先,当然是要尽量说服放生者,不要把动物在眼前一时得到自由作为目的,而要把各种生灵的和谐共处作为目的。能够在认识上做出这样转变的人,一般也愿意了解补充科学放生的相关知识。
怎样避免放生活动助长生物入侵?第一件应该做的,就是避免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放生。也许有人会觉得,只要不放生已经成为入侵种的非本土生物就行。但是甄别放生的动物属于什么种、是否本土种,并不是简单的事情。而且,即使是还没有被列入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外来种,也可能有入侵风险。
尽管生态学上专门有一套通过打分来评估外来种入侵风险的方法(比如繁殖迅速的物种打分就高,等等),但这些方法也并非完全可靠,被判为低入侵风险的物种仍然可能造成严重危害。更何况,即使是本国、本地种,如果跨生态区域放生,或是过度放生,也可能造成生物入侵问题。考虑到这些复杂情况,有心的放生者应该养成没有专业指导就绝不擅自放生的习惯。
与寺庙合作合法放生
专业性最强的“放生”,大概要算野生动物保护中的“动物复健”措施了。动物复健在形式上也是把动物放归大自然,而且欢迎公众参与。但是和一般的放生不同,动物复健放归的动物,首先必须是因受伤等原因必须得到人工救治的本土野生动物;其次,在放归之前需要做很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;再次,是否能够放归还要进行严格评估,放归的时机也须慎重选择。正是动物复健这些必要但“很麻烦很累”的步骤,保证了放归的动物不仅没有入侵的风险,而且能有最大的成活率。
对一般人来说,参与动物复健也许门槛太高,相比之下,渔业部门在“增殖放流”时邀请放生者一同参与,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。增殖放流是一种渔业措施,是将人工繁育的鱼苗等本土水生生物幼体放归天然水体,以补充、恢复和改善其天然种群状况的方法。
由于渔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,普通民众对水生生物的放生活动,是受到法规明确约束的。比如北京市就有一个名为《北京市实施〈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〉办法》的地方法规,指出市内允许放生的水体、放生的水生生物品种和质量,由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;对于非法放生行为,最高可处5000元罚款。
但是,只有惩戒式的法规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规范效果,需要有关部门主动引导放生者从事合乎法规的水生生物放生。在这方面,广东省积累了有益的经验,比如广东省放生协会就在韶关市建立了粤北放生基地,将增殖放流与其他放生活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。
另外,很多放生法会由佛教寺庙主持,通过与佛教寺庙沟通,普及科学放生知识,再由寺庙引导信众开展合理的放生活动,也是可行的办法。比如,北京的广化寺就与多家动物保护机构合作,大力提倡放生要合乎佛法本意,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。
总之,引导规范放生其实有很多好办法,如果能完善相关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,相信放生行为对中国生物安全的危害,会得到有效控制。
生物安全信息岛
美歌星专辑送花籽 引澳生物安全部门调查
美国著名歌星、社交网站“推特”上最火的水果姐凯蒂·派瑞(Katy Perry),最近被澳大利亚生物安全部门盯上了,原因就在于她前不久发行的专辑《棱镜》(PRISM)。为了促进销售,凯蒂唱片的发行商在这张新专辑上附赠一包种子,呼吁购买她专辑的歌迷散播绿色与芬芳。
乍听起来,这礼品颇有环保的意味,不过,澳大利亚生物安全工作人员多了一份心思:这些种子会不会带来物种入侵,对澳洲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呢?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1月5日报道,澳洲官员就此联系了凯蒂的唱片公司,查明其专辑赠送的花籽,源于当地,不存在生物安全风险问题。不过,很多歌迷会在网上订购该专辑的国际版本,货源是哪儿就说不准了。生物安全部门的发言人表示:“来源国外的种子或者植物性物质,可能是在澳洲没有出现过的有害物种,也可能是包含生物安全部门所关切的植物病菌的宿主。”所以,澳大利亚官方决定对从海外进口的《棱镜》专辑进行严格的检疫审查。
用谷歌街景对抗生物入侵
为了使枯燥乏味的地图阅读变得简单有趣,谷歌地图推出了一项特色服务——谷歌街景(Google Street)。它用专用街景车进行拍摄,然后把360度实景拍摄照片放在谷歌地图里,用户通过这些立体图像,就能身临其境似地探索世界各地。法国国家农业研究局的研究团队“更绝”,利用这项服务来调查生物入侵情况。法新社报道,该国生物学家表示,对抗入侵物种是场耗时长且成本高的战斗,而谷歌街景却是个利器。利用它可以测量树木害虫散播的范围。
比如,食叶生物松异舟蛾原生长在气候温和的欧洲南部,随着气温上升,也向北方及海拔较高处发展。松异舟蛾的幼虫会在秋天吐丝结茧,以度过寒冬。它的蛹外观呈白色,犹如毛茸茸的灯泡悬挂在树梢上,容易辨认。这些生物研究员就利用谷歌街景查看大片地区,在面积4.7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里,绘制出了被松异舟蛾入侵的区域。和研究专员开车实地调查的结果相较,谷歌街景的服务准确度达到90%。
质检总局再退12万吨美国转基因玉米
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官网12月4日披露,11月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进口美国玉米中,检出未经我国批准的转基因成分MIR162,并依法退运。近日,质检总局下属的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、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、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,又相继从5批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MIR162转基因成分。
上述口岸检验检疫部门,已经依法对这5批共计120642.7吨的进口美国玉米作出退运处理。国家质检总局已将相关情况通报美方,要求其通报该国玉米出口商加强出口前检验,保证其出口玉米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要求和质量安全标准。
中国公众新闻网摘编:亓淦玉 |